一、廣交會搭建全球貿易新平臺
第137屆廣交會于4月15日在廣州開幕,以"先進制造""品質家居""美好生活"為主題,吸引了3.1萬家參展企業和6.45萬境外采購商,創下歷史同期新高。作為中國外貿"風向標",本屆廣交會首次實現出口展參展企業突破3萬家,重點展示新能源汽車、智能裝備等"一帶一路"沿線國家需求旺盛的產品。值得注意的是,廣交會特別設置綠色低碳主題展區,推動跨境電商與傳統貿易融合,為中歐班列"領航者號"的貨物集散提供了前端支撐。
二、中歐班列"領航者號"開辟跨里海新通道
在廣交會期間,中歐班列"領航者號"與高加索地區達成重要合作協議,標志著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(TIR)進入全面運營階段。該班列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南沙港,以廣州大朗、深圳平湖南等9個站點為起點,通過霍爾果斯口岸出境,經哈薩克斯坦跨里海抵達阿塞拜疆巴庫港,再通過巴庫-第比利斯-卡爾斯鐵路(BTK)輻射土耳其及歐洲市場。
跨里海路線的核心優勢在于時效性與安全性的雙重提升:
1. 運輸時效突破:通過鐵海聯運模式,貨物從中國到歐洲的運輸時間縮短至18-21天,較傳統海運節省約三分之一時間,同時比經俄羅斯的中歐班列減少4-6天。
2. 地緣風險規避:在俄烏沖突持續、紅海航運受阻的背景下,跨里海走廊途經國家政局穩定,避開傳統路線的安全隱患,成為中歐貿易的"穩定器"。
3. 多式聯運創新:阿塞拜疆巴庫港完成現代化改造后,年吞吐量提升至2700萬噸,可實現鐵路與海運無縫銜接;格魯吉亞阿納克利亞深水港建設進一步強化樞紐功能。
三、高加索樞紐:連接"一帶一路"與全球市場的戰略支點
高加索地區(格魯吉亞、阿塞拜疆、亞美尼亞)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,成為跨里海走廊的核心樞紐:
1. 基礎設施升級:BTK鐵路擴能改造后,年貨運能力提升至1700萬噸,貨物可從巴庫直達土耳其卡爾斯,再通過歐洲鐵路網分撥至德、法等國。
2. 經濟增長引擎:亞洲開發銀行預測,高加索地區2024年GDP增速將達4.9%,阿塞拜疆因能源出口保持強勁增長,格魯吉亞旅游業復蘇帶動外資流入。
3. 政策協同效應:哈薩克斯坦、阿塞拜疆、格魯吉亞、土耳其四國簽署跨里海走廊發展路線圖,統一海關標準、優化邊境通關流程,推動貨運量從2017年的131.8萬噸增至2023年的276.4萬噸。
四、跨里海走廊:重塑"一帶一路"陸海聯動格局
1. 區域經濟整合:該走廊將中亞資源與歐洲市場直接對接,促進哈薩克斯坦的礦產、烏茲別克斯坦的棉花等通過巴庫港出口,同時將歐洲高端制造業產品引入中亞。
2. 供應鏈韌性增強:石家莊國際陸港與天津港聯動開行的跨里海班列,實現"一單到底"國際海鐵聯運,貨物可直達意大利、羅馬尼亞等南歐國家,降低對傳統港口的依賴。
3. 綠色轉型示范:中歐班列"領航者號"采用新能源機車和數字化調度系統,碳排放較傳統海運降低40%,契合"一帶一路"綠色發展理念。
五、未來展望:構建亞歐命運共同體
跨里海走廊的發展面臨雙重機遇:
- 短期:2024年上半年跨里海中歐班列開行量同比增長超10倍,預計全年貨運量突破300萬噸,成為中歐貿易的重要通道。
- 長期:隨著"一帶一路"與跨里海走廊深度對接,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的樞紐作用將進一步釋放,推動亞歐大陸形成"雙循環"新發展格局。
結語
廣交會的啟幕與中歐班列"領航者號"的突破,標志著"一帶一路"進入陸海聯動、東西互濟的新階段。跨里海走廊以高加索為支點,不僅為中歐貿易提供了新通道,更通過多式聯運創新、政策協同和綠色轉型,重塑了亞歐經貿版圖。這一戰略布局,既是應對地緣變局的務實選擇,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。